5月份

監督的話 戴浩輝牧師

訪問東方正教會普世教長記

四月十二日早上,我們來到我們行程的高潮,拜會君士坦丁堡普世教長巴多羅買一世。伊斯坦堡即前君士坦丁堡,是一個十分迷人的城市,我們因著東正教會香港及東南亞教區聶基道都主教的安排,使我們有機會參觀這個兩千年來的歷史名城;今天就是我們正式代表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拜會普世教長,他在普世的東正教會的地位與羅馬天主教的教宗相若。

我們到了歐洲那邊的伊斯坦堡,在金角區(Golden Horn)氾拿(Phanar);對於正教會的信徒而言,這氾拿的聖喬治修道院就像他們的梵諦岡,當然沒有像梵諦岡那麼有氣派的高牆,但也不失其莊嚴和屬靈氛圍。在陽光絢麗的早上,我們走進了聖喬治堂,典型正教會的聖堂在我們眼前,美輪美奐的聖堂陳設,加上神學意義深厚的圖像,使這聖堂更顯神聖,我們也與參觀聖堂的人一起默禱,為正教會的弟兄姊妹特別是普世教長禱告。時間到了,我們正式來到教長的官邸,是一座以木建成很美麗的大宅。我們到了會客廳,不一會兒,巴多羅買教長便會見我們,與我們逐一握手,大家以「基督復活了」彼此問安。這位三億信徒的精神領袖和藹可親,對世界基督教會的合一有很多經驗和貢獻,在他當上普世教長前已是大力推動和參與普世基督教合一的工作。他也曾到過香港,並表示關心香港教會的情況。不過最使我感動的,是他和教會要在君士坦丁堡延續教會差不多兩千年的見證使命。

當我們從歷史中檢視希臘東正教會的歷史和君士坦丁堡的關係時,我們便會發現這兩千年來教會所遭遇的。主後四世紀羅馬帝國君士坦丁皇帝改信基督教,教會漸成為國教,與帝國的版圖一起擴展,到四世紀末羅馬被北方的部族所攻佔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繼續屹立不倒,君士坦丁堡又被稱為新羅馬,教會與帝國一起經歷了千年的盛衰,直至土耳其人所建立的奧圖曼帝國於一四五三年入侵君士坦丁堡為止,整個東方教會的文化便由回教所取代。在這數百年以來,教會在回教的勢力下,仍然生存;但所經歷的卻像水火之間,十分嚴峻。首先東方正教會的信徒主要是希臘裔的土耳其人,他們經歷多次的迫害,君士坦丁堡從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二十多萬人口至今只剩下五千多人,最為人所知的是一九五五年的暴動(Istanbul pogrom),促使很多希臘人回流到希臘。現今土耳其政府仍有法例要在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普世教長一定是土生的土耳其人,在過去十多年,氾拿常是恐怖主義者襲擊的對象,由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四年有六次炸彈襲擊。後來當我與聶基道都主教談談這些問題時,他給我們一個很感動的回答:「不論穆斯林或基督徒,我們的手都沾滿了對方的血;現在不是要追究的時刻,而是要彼此和睦共處。一九九九年土耳其受七點八級地震所蹂躪,希臘立刻的幫助,就是要表達這和睦共處的訊息。」
在差多一小時的會談中,我們多數是聆聽教長的智慧之言,教長是一位很有學識的人,能操多國語言,也是我的「校友」(德國慕尼黑大學),於是我們也用德語交談了一會。他心中所關注的課題不僅是教會和合一的進程,他可謂一位「綠色普世教長」,他關注環保問題,也常參與其中。這次的訪問真的很有價值,我們認識了一位胸懷普世的屬靈長者,身處不濟境況而實行基督愛仇敵的基督門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