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聖誕節

將臨期
教會年乃以年度方式代表基督生平的一種做法。它有兩個主要中心:聖誕事件和復活事件,也因此有兩大環節。前者以基督的降生為焦點,後者包括基督的死亡、復活、升天和再來。

自新約教會以來,基督徒最早開始慶祝的節日,就是今天的星期日。對於他們來說,那是第八日,或說「七日的第一日(太28:1;可16:2,9;路24:1;約20:1,19,26;林前16:2)」,固然是上帝創造的第一日,更是基督復活的日子,所以是一切新創造的第一日,值得基督徒群體(教會)慶祝記念,華人信徒乃有稱之為主日的;教會年就是以星期日為主,以演繹出基督生平。

將臨期(Advent)
教會年中最令人興奮的該是聖誕節了。每年這段時間,無論成人或小孩都等待著它的來臨。然而,聖誕前來臨前,有一段為期四週的預備期,此乃將臨期。此乃教會年之始,意即「教會新年」。這個節期有兩重意義:

一·迎接耶穌的降生  
預備人心望向伯利恆城基督的降生,這道成肉身的事實,展開了上帝對人類救恩的開始。

二·期待基督的再臨
人們等待基督再臨的同時,也要以悔改的心來等待末世的審判,因為這也是萬物結束的日子。

傳統的顏色是紫色,象徵著那將要來的王的君尊顏色。將臨期的高峰在於聖誕節前夕-聖誕夜(平安夜)。經過了四週的預備和期待,接著就是聖誕夜的慶祝。縱然將臨期含有「悔罪」的意義,惟現今信徒仍偏重於等待耶穌基督之誕生及慶祝其顯現,因此,這節期是充滿了歡欣、喜悅和盼望的。




將臨圈
將臨圈的習慣從德國開始,雖然只有數百年,已傳到世界各地。信徒似乎喜歡這種新習慣。
所謂「將臨圈」是用常青樹枝編織而成的圓圈或花冠(Advent Wreath,Adventkranz),圈上按置四支蠟燭,可懸掛在屋頂上或放在桌子上。現代商場中已有現成的、塑膠的將 臨圈出售。其傳統的意義:象徵基督真光來照耀那「坐在黑暗與死亡蔭影下的人群」(路一:79)。花圈本身象徵「時期已滿」時基督就來到了人間,也象徵天父的永恒存在與無始無終:常青樹象徵永生與天父的不變性。
四支蠟燭代表將臨期四週,每一週點燃一支蠟燭。基
督的降來是為了帶給我們真光,使我們分享天父的永
恒生命。每個信徒家庭、教會團體、以及教堂中均適
於在將臨期開始佈置一將臨圈。



聖誕節
「聖誕」原意為慶祝基督的誕生。英文Christmas原為Christes Mass,是天主教的傳統,但最早還是大公會教會的用詞。

主降生後二、三百年,教會曾慶祝聖誕,但是在不同的日期。因為耶穌降生的日期十分難確定,東正教會定在1月6日,而西方羅馬教會(即今日的天主教)則選擇了12月25日。大多認為是羅馬皇君士坦丁所定聖誕在12月25日的,但是學者的稽考,卻認為是在君士坦丁以後,約在公元354年羅馬主教李伯騮(Liberius)訂定的。在羅馬12月25日原為太陽神節(Feast of Saturn),羅馬全國慶祝這常勝的太陽神(Sol invictus)。教會面對當時異教節日的衝擊,就把它聖化,而改為「真光進入世界」,因為基督才是世界的光,是祂消除大地的黑暗。中國人的「冬至」也是在十二月廿二日,即聖誕節前。所以,我們今日所慶祝的聖誕節,是為那道成肉身的基督,祂才是進入這世界的真光,是公義的日頭。

聖誕節為期十二天,乃是由12月25日至翌年1月5日,自第五世紀,東西方教會有了協調,以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之日,而1月6日則記念主向外邦顯現,稱為「顯現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