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份
戴浩輝
零八立法會選舉的禱求
零八立法會選舉將於九月七日舉行,各政黨也開始各出奇謀,計算自己的人選和對手的安排,以至如何安排自己黨的名單出戰。在香港這個不大願意投入政治的社會裡,面對沒有多大權力的立法會,選情還算熱鬧。究竟這一年的選舉會有何改變?對我們香港的社會甚至教會有何影響?
我翻查了我在家訊曾經寫過有關政治和選舉的議題,我曾寫過關於特首選舉和政改與信徒上街的兩篇文章,都是以基督徒對政治的看法的角度寫的;對於這次零八立法會選舉當然也不例外,不論任何社會的議題,信徒都應熱心的支持參與,盡我們作公民的義務;然而,我們支持誰?我們要選誰?這些問題應按我們個人的領受來考慮。
今年立法會的選舉要面對的議題將會是高通漲、工潮和全球經濟在美國次按危機和原油價格飆升所造成的影響,這樣也意味着民生問題將會是政客們爭取選票的門徑。香港是一個行政主導的體制,立法會的權力並不如美國國會或英國的下議院,我相信市民對立法會的權限和功能已漸漸清楚。因此無論政客開了多少空頭支票,立法會是否能真可以為民請命,市民對新立法會的議員能否代表他們,應有一個理性的看法。
既然香港是一個行政主導的社會,立法會的能力和權限又是那麼狹窄,我們是否因此完全對立法會不存希望?我們便不參與九月的選舉?這倒也不是。民主是要爭取才得着的,為政者永遠只希望按自己的想法,最方便自身和自己心意去做;但這是否人民的意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那便要有機制去提醒為政者。立法會的權限雖然狹窄,但也是經過民主的選舉而產生,是某程度上代表了民意,縱然行政主導的政府不聽從立法的要求行事,但立法會議員的言論和所施的壓力,仍將會是執行者的一個要考慮的因素。一個健康的社會才有反對聲音,政府在施政時給人反對是民主社會的一個必然的形態,縱然我們選舉一批只能以口批評施政者的立法議員,這仍是邁向民主必要的階段。
教會在世界的使命是傳揚天國福音,見證主耶穌的恩典;然而,教會在社會上同時負有先知的角色,就像舊約的先知們那樣,把上帝的旨意宣告,讓公平和公義能在社會彰顯。很明顯,公平和公義在香港已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扭曲,例如:貧富不均的問題,弱勢群體無法在社會的階梯轉變命運等;這不僅是香港的問題,也是經濟全球化下的惡果。我們祈求上帝藉被選出來的議員伸張公義,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多做一點事;我們同時也祈求上帝的國度早日降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